表藝、輔導老師帶戲劇活動時,該如何應對青少年的尷尬癌?
August 12, 2023 02:37 am

作者:王家齊

在一堂表藝老師的即興劇工作坊中,有學員問我「即興劇讓學生分組時,會不會遇到:把互相看不順眼的同學,分在同一組。或是誰不想要跟誰一組的狀況?」

如果你教的是國中(或小學高年級),不幸的是,這題的答案通常是 YES 。

不過,在思考如何處理這個問題前,要先評估一下問題背後的「歷史」。究竟這個互相看不順眼,是:昨天剛發生(因為吵了一架)?還是從入學就反目成仇(或排擠霸凌)?或是正常能量釋放(青春期)?

是房間裡的大象,還是狗狗?

問這個問題,是希望大家可以注意這樣的行為,究竟是淺層的尷尬、裝酷、不好意思?(有些學生為了不讓自己看起來很尷尬,會透過某些干擾行為,去掩飾真正的感受)。


又或著,這已經是一個相當深層,全班都知道(導師搞不好也知道)的深層動力?


先講深層動力。即興劇的某些活動,其實是很容易把深層的團體動力「擠」出來,也就是浮上了檯面。這沒有好壞與對錯,但需要思考的是:我目前的時間、心力與資源,是否有辦法回應這樣的團體動力?以及:讓大家面對房間裡的大象,是不是我的教學目標?


​教師同時也要意識到,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,這樣的動力是不可能在短時間幾堂課內就被改變的。

深層動力的三個注意事項

對於深層動力(房間裡的大象),我會建議的是:

1. 不硬槓

不要跟深層的團體動力對槓。尤其是你還有教學進度,以及其他學生要顧的時候—毫無準備,就直接入這樣的動力,會太過耗損教師的心力。

2. 找幫手

如果分組的動力來自某些學生的特殊需求(例如焦慮情緒、自閉症的知覺敏感等),我會建議教師在班上尋找充滿母性光輝的樁腳(小天使),在分組活動時給予協助,當然教師也要適時表達對小天使的欣賞與支持,這樣才會長久。


​3. 連系統

如果分組的動力來自複雜人際議題(排擠、霸凌等),會建議表藝老師與輔導體系合作(謝謝惠梓老師的點子)。若學生有進入輔導體系,表藝老師可以提供輔導老師,對於學生在表藝課的觀察,也可以請輔導老師提供一些可能的行為情緒處遇技巧。

淺層動力的三個解決提案

如果動力來自相對淺層的「青春期」議題(房間裡的狗狗),我一樣有三個建議:


1. 快節奏

有時候青少年就是愛ㄍㄞ。雖然嘴巴抱怨,只要認同老師,身體最後還是會配合。這時候,如果你停下來曉以大義,希望大家都可以「友愛同學」、「平等愛人」,反而會把課程節奏打亂。


我會建議老師「加快」分組節奏。我常用的方法是:如果課程是在地板教室。就讓大家自由地遊走在空間中,並且放一首歌。然後,我會告訴大家「當音樂停下來的時候,請找到 N 個人一組(老師可以決定 N 等於幾)。」


比如:當我說「音樂停下來時,請找到三個人一組。找到小組的同學,請蹲下來。」通常,當我切掉音樂時,教室中的大家會自然而然地,跑去找身邊的人。


訣竅是:不要讓他們待在這個小組太久。給他們一個簡單的任務,計時 2-3 分鐘內完成,比如:聊聊最喜歡的水果,玩一下 1,2,3 當暖身(請見活動附錄),或是回答一個老師提出來的問題。


然後,就讓他們告別小組夥伴。重新在空間中遊走,直到下一次音樂停止。


如果課程是在一般教室,當然無法遊走。但老師還是可以用快節奏,來分組。最好用的就是「座號」與「座位」。因為,這些早在開學時就分好了,老師不用花力氣再分一次。


如果用的是「座號」。可以讓 1-3 號一組, 3-6 號一組,以此類推。也可以是「奇數」找「偶數」,或是「個位數」找「十位數」等等,老師可以依照學生程度,自由發揮。


如果用的是「座位」,因為具體可見,就更簡單了。老師可以讓坐在旁邊的兩個人一組,也可以讓一排同學中,最前面跟最後面的同學一組,次前面跟次後面的同學一組,以此類推。


順帶一提,如果是在成人教育、企業內訓的場合,我通常會在事前,跟課程窗口商量「能不能將學員變成六人一組。中間可以擺一張桌子,讓他們能夠面對面坐著。」


這個作法不是什麼新鮮事,許多老師都用過。不過,前述所提的分組法、以及破冰暖身講到「走動」帶來的好處,都可以運用在六人小組中。


2. 用牌卡

接下來這個方法,我是從心理劇學會前理事長,賴念華老師那邊學到的。先準備一疊有各種顏色的名片卡(文具店可以買得到)。告訴同學們等等會分小組,讓他們自己來挑想要的顏色。然後,重點來了—


老師邊發卡片下去,要邊觀察教室的人際動力。今天大家很有精神?還是很累?班上目前有次團體嗎?這些次團體,會影響課程進行嗎?誰跟誰比較熟?誰跟大家都不熟?


然後,當學生拿著卡片回去時。老師可以「偷瞄」:習慣坐在一起的同學,都拿什麼顏色的卡片?


​舉個例子來說:假如班上的阿強、小偉與狗蛋,總是聚在一起作亂。身為老師的你,知道如果讓他們三個在一起做活動,一定會天下大亂...


​還好,這一次你有名片卡「作弊」。通常,情況會有兩種:


​一種是哥兒們都拿同樣的顏色,清一色三張紅。另一種是,三人拿了不同的顏色,在那比來比去。如果老師想把這三個人拆開,又不要自己現身去硬槓...


​當你看到阿強、小偉與狗蛋拿了三張紅,就宣布「今天我們小組要湊顏色,不同顏色的一組。」如果,你看到這三人組拿的顏色都不同,就告知「好,現在拿到相同顏色的同學,是同一組。」


為什麼說是作弊呢?因為,規則你定的,你是造局者。


3. 慢慢熟

其實,尷尬癌,有時候只是不習慣。


​我有一位亦師亦友的小丑訓練師,來自西西里島。據說,他來台灣學會的第一句中文,不是「你好」,不是「謝謝」,而是「青春期」。那是因為,在小丑、即興與戲劇訓練中,一個很重要的是觸碰(touch)。


​這裡說的觸碰,不見得是摸來摸去那種。有時候,兩個人只是坐下來,好好看著彼此,一起做深呼吸...


我們的感受,就有了接觸。


不要說青春期了,就算是長大後的我們,要敞開自己、接觸別人,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只是青春期的孩子,習慣用身體、情緒來說話,他們會逃、會反抗、會叛逆。​而長大之後的我們,則用尷尬而不失禮貌的沉默,或長篇大論講道理的方式,做出同樣的事情。

無論哪種做法,其實都是在說同一件事「這太快了,請等我一下。」

是園丁,還是工匠

心理劇的理論中,認為「自發性」,也就是當下的心流狀態(或說是 “Zone” ),有著「即生即滅」的特性。也就是說,即使你已經進入過心流很多次,是開 Zone 的老手了。當明天的你,需要進入自發性的狀態...


仍然,需要時間暖身。如同,等待一朵花開。對此,我的小丑訓練師用過一個很美的隱喻:「這一刻,你是修理精密鐘錶的工匠?還是照顧一朵花的園丁?」


以此分享給所有,想要學會照顧好一朵花的老師們。

教學即興力,新書上市


「教育的真正目的之一,是使人處於不斷詢問的狀態。」——曼德爾.克萊頓主教Bishop Mandell Creighton